jump to main content

Courses Offered in Spring 2009 (97AY 2S)

Music Colloquium

2 hours, 0 credits
Instructor
  1. Ya-Li Gao

邀請國內外學者、專家蒞臨本所舉行專題演講,以豐富同學對於音樂創作、演奏、與研究等領域及其他相關學科之知識與視野,啟發對於音樂之技術性、思想性、評論性等多面向之探索。

音樂研究實務

2 hours, 1 credits
Instructor
  1. Source studies: written, notational, audio-visual
  2. Writing & presentation: program note, work essay, style
  3. Related Computational Skills: Word, Endnote, On-line Databases, Lilypond, Sonic Visualizer.

Music Theory

2 hours, 2 credits
Instructor

本課程的目標有二 :
一、讓在和聲與曲式學上程度稍弱之新生,加強音樂知性方面統合的能力,以適應音樂所上其它的課程。
二、為體現一位完整經驗的音樂家而準備 --- 即創作、理論、作曲合一。
本課程分為兩個部份:
一是調性理論,包含和聲與分析。引導學生著重voice-leading部份,以結構 (structure) 和擴充 (prolongation) 的觀點去分析調性音樂作品,希望學生不再視調性音樂為一連串孤立和絃的接合,而應探究其意義與弁遄A視整體為一個有機體 (an organic unity)。
二是風格寫作部份:在於突顯和經驗西方藝術音樂 ( art music )及其一些主要的概念,並藉用它們來創作。這些概念包括 :
1.主題的呈現方式 : sentence / period ,和其它…。
2.Idea作為整體質 (totality) 和其論述 (discourse) 之體現。
3.奏鳴曲中不可或缺的結構事件弁鄖丹?(主題的敘述、發展、對照、結尾…)。
4.音型化 (figuration) 、單一和弦的擴充、結構和聲進行的擴充 (structural harmony prolongation)。
5.音形作為符號 (sign)、作為風格 ( style )、作為題旨(topic)。
6.發展變奏的概念與技巧。

電腦音樂媒介

3 hours, 3 credits
Instructor
  1. Chih-Fang Huang

Course Content: Advanced programming for the Max/MSP graphical programming environment and the fundamental mathematics of the Audio Signal, and then help the students to perform the Digital Synthesis using Max/MSP.

準則作曲

3 hours, 3 credits
  1. Use MAX/MSP to integrate direct synthesis methods such as sample transforms, morphing, convolution, analysis/resynthesis, and other techniques.
  2. Examine systems for realtime interaction of computer and acoustic instruments.
  3. Hyper-instrument Design

Computer Programming in Composition

3 hours, 2 credits

Explore software 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the design of original timbres, including hybrid software with programming tools and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 algorithms. Csound and Matlab will be used as the development tools.

18th Centuary Tonal Counterpoint

2 hours, 2 credits

西方藝術音樂作品中,「對位性」成分的多寡往往與作品的精緻性與「深度」成正比。本課程藉由多聲部寫作法 ───也就是「對位」作為聲音組織建構之最根本手法與技法,以十八世紀調性複音音樂風格最重要人物巴赫作品之分析與研究,增進模仿與非模仿對位風格寫作技術與音樂作品解析能力,並體認藝術音樂之深刻性與雋永性。

The Practice of Conducting Art

2 hours, 1 credits

小團體課,採取一人指揮,二至四人彈奏鋼琴的方式互動,親身體驗經由指揮語言的清楚與否,以達成對指揮的原則的掌握與理解

Topics in the Music History of Taiwan

3 hours, 3 credits

本課程除了針對現有臺灣音樂史料與相關研究現況進行瞭解外,並重視多元議題的探討與開發。希望藉由本課程的學習,學生可以認識多元的歷史書寫方式,進而深究音樂生活與社會政經環境的互動關係,並培養批判思考的能力。

Theory and Practice in Musicology

2 hours, 1 credits

A writing seminar where individual project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Focus will be on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ssues in musicological research and writing. The aim is to help each other to be a more experienced and critical writer of academic paper. The end "product" for each participant will be a revised and improved paper (oral and written). A mini-conference and an anthology of selected paper are planned. Students should also submit a paper abstract to the 2009 Taiwan Musicology Forum.

Topics in the Philosophy of Music

3 hours, 3 credits

本課程以歐洲音樂美學經典文獻之嬝盂P分析為主,時間的範圍大致為早期現代的十七世紀一直到十九世紀中期。雖然本課程並不就特定問題就問題而言,但仍然會循著現代性的脈絡 所嬝牧漣@者則包括十七世紀的 Vicenzo Galilei, Mersenne, Descartes, Burmeister,十八世紀的 Batteux, Rameau, Rousseau, Diderot, Webb, Sulzer, M. Mendelssohn, 十九世紀的 Hoffmann, Helmholtz, Hauptmann, Hanslick等。本課程使用嬝牧岩遜襄掍H原典的原始版本作為嬝爭鰹�,將會利用部份網路資源,例如 Early English Books Online (EEBO), 18th Century Collections Online (ECCO), 法國國家圖書館的 Gallica 等。

課程目標
(一) 本課程主要目標為訓練學生經典嬝炕B理解與詮釋的能力。
(二) 教師將帶領學生逐步做文獻回顧、經典嬝炕B理論探討。
(三) 學期中除經典著作嬝炊坏~,另穿插經典音樂作品的聆聽討論,期能兼顧理論與評論。

Seminar in Theory and Analysis

3 hours, 3 credits

本課程之目標在於探討音樂分析與詮釋之間的關係,並希望藉由這些探討使得修課者能更為靈活地去解讀音樂同時也得以深化他們的音樂經驗。 因此,在課堂中將朝下列幾個方向去探討:

一) 音樂詮釋的議題
1.詮釋學上的一些基本思考: 為何需要詮釋? 什麼是詮釋的態度? 詮釋的依據何在?
2.音樂詮釋的獨特性: 音樂成為詮釋的對象時,它與其它的客體(包括其它的藝術)有何差異? 將會牽涉到哪些面向?

二) 音樂分析與詮釋在實務上的探討
若以音樂分析與詮釋作為出發點,其所能開展的潛能極為豐富,其中最具暗示性者應屬實務上的表達方式,而作曲、演奏、論述(包含評論及聆賞)便是這些實務中最具體的活動。他們之間各自的表達方式在某個程度上要求處理上的差異,因此不同的修課者(作曲者、演奏者、音樂學者)在這個面向上的思考便需要去面對這樣的挑戰並各自尋求因應之道。

整體而言,「音樂分析與詮釋」這一門課在音樂學習的整體考量中應該試圖去幫助音樂家們豐富自己和他人在音樂上的想像力。

Seminar in Performance Practice (after 1800)

2 hours, 2 credits

The objective of this course is to guide students to return, inasmuch as this is feasible, to the composer’s original conception of a musical work, and to re-enact how music sounded at the time of its initial presentation.

The Art of Sound and Composition

2 hours, 2 credits

巴哈、貝多芬、德布西等音樂家利用器樂聲或人聲的造型設計與音色變化以表達情感、模仿自然事物、或敘述故事;本課程強調培養學生以電子/電腦科技相關原理應用於聲音造型設計與音色探索之技術,並同時探討live現場器樂與聲音設計結合之配器寫作的方法與策略。本課程可作為聲音實驗者、音樂工作者、創作者在音效設計、實驗拼貼、學院創作、配樂等諸多方面之所需之能力與技術預先養成為主。同時,透過對若干電子與電腦音樂代表作品在造型雕琢與音色設計之分析與探討,增進學生對電子與電腦音樂在風格、策略、美學之認識,最終,養成以聲音科技整合應用於音樂創意表達的興趣與能力。

Electroacoustic Music and Live Performance

2 hours, 2 credits

在音樂史上,音樂科技的進步總是影響音樂作品的內容與呈現方式。此課程主要藉由認識現場演出的電子音樂作品中,瞭解樂器與電子音樂間的可能關係、「即時」與「非即時」的限制性與優長。課程當中,也會介紹基本的「即時互動音樂」、非即時的 tape plus instrument 作品所需使用到的相關電子音樂技術,以期能在新的媒材中,結合傳統與科技,展現音樂與聲響新藝術。

Real-time Digital Audio-visual Synthesis

2 hours, 2 credits

在音樂史上,音樂科技的進步總是影響音樂作品的內容與呈現方式。此課程主要藉由透過學習進階 Max/MSP/Jitter影音程式撰寫課程,使學生瞭解各種數位合成的理論,並得以有能力撰寫自己想要的數位效果器、合成器等,以期能進一步運用相關技術於各種聲音作品與音樂的創作中,或運用於「即時互動音樂」中,結合傳統樂器,展現傳統與科技結合的新藝術。

Introduction to Music Technology and Composition

3 hours, 3 credits

建立學生對於電腦音樂的處理能力,音樂科技知識的瞭解,以及運用應用軟體執行各種電腦音樂基礎創作上的經驗和能力。內容包括MIDI和Audio之多軌處理,互動聲音軟體基礎,以及多媒體影音剪輯等,希望可建立同學在電腦音樂和影像創作上之處理技術與美學理論基礎,並親自經驗創作的過程。

Chamber Music

1 hours, 1 credi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