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96 學年第 2 學期 開設課程

音樂論壇

2 小時, 0 學分
授課教師

本課將邀請國內外學者、專家蒞臨本所舉行專題演講,以豐富同學對於音樂創作、演奏、與研究等領域及其他相關學科之知識與視野,啟發對於音樂之技術性、思想性、評論性等多面向之探索。專題演講以隔週舉行為原則;部分演講者亦將於專題演講後舉行專業講習會 (master class)、研討會 (workshop) 等後續活動,歡迎相關主修及有興趣之同學出席。

電腦音樂媒介(二)

3 小時, 2 學分
授課教師
  1. 黃志方

使同學了解Max/MSP圖形化程式環境之進階程式技巧以及聲音信號之基本數學基礎,進而使用Max/MSP來執行數位聲波合成。運用MSP音效處理之物件組,配合互動式濾波器之設計可執行任何所需之音效功能並錄製存於硬碟中。
數位合成法則包括:

  1. 加乘式聲波合成
  2. 相減式聲波合成
  3. 振福調變式聲波合成
  4. 頻率調變式聲波合成
  5. 波形表 (Wavetable) 式聲波合成
  6. Waveshaping聲波合成方法
  7. 聲音粒度化 (Granular) 聲波合成方法
  8. FFT (Fast Fourier Transform) 聲訊分析與合成

肢體與實驗音樂即興

2 小時, 1 學分
授課教師

即興是一種現場即時的行動藝術。藉著表演者之間的互動及對彼此肢體語匯和音樂語法的探索與瞭解,即興課提供修課學生一個開放的音樂表演空間,刺激修課學生的藝術創造力。

十九世紀西方音樂

3 小時, 3 學分
授課教師

A pro-seminar course concentrating on the music in the first half of 19th-century Europe. This repertoire is much performed, but not so much studied critically. Adopting a thematic approach, we'll discuss some past issues which are still our present concerns, for example the search for identity and meaning in music. By understanding the there and then we'll rethink and have more choices for our music-making here and now.

音樂社會學專題

3 小時, 3 學分
授課教師

A pro-seminar course designed primarily for "insider": graduate students majoring in music and seeking a vocation in it. While our learning experience is usually individualistic (solitary practice for long hours over ten years!), the social dimension is no less real (relationships with teachers, audience, and fellow musicians in chamber and orchestral playing), though we're just less conscious about it. By reading and reflecting on some major literature on music sociology, especially on Adornorian theory and empirical methods, we attempt to equip ourselves with the conceptual tools to practice a more social conscious and critical career, and to pursue related research.

新媒材音樂劇場

2 小時, 2 學分
授課教師

以劇場形式拓展音樂空間,採用多媒體劇場形態將聲音,語言,肢體,視覺,舞臺空間等元素相融並用﹐開拓學生對藝術認知的新領域,發揮個人藝術創造的潛能與表演空間。

指揮藝術之實際探討

2 小時, 1 學分
授課教師
  1. 邱君強

小團體課,採取一人指揮,二至四人彈奏鋼琴的方式互動,親身體驗經由指揮語言的清楚與否,以達成對指揮的原則的掌握與理解

音樂科技與互動演奏(二)

2 小時, 1 學分
授課教師
  1. 黃志方

使同學瞭解聲訊與視訊多媒體應用之基礎,進而整合使用Premiere來執行數位影像編修與合成之技術,並運用 AudioMulch執行即時互動音訊處理。學生將可習得如何載入靜態影像與視訊攝錄像機之影連續影像於視訊編輯軟體中,以執行動態繪製、轉換、以及蒙太奇影像法,以製作完整之視訊創作作品。同時對於即時互動之聲音粒子化合成與Metasurface均可深入瞭解並運用於創作中。

電腦程式化創作

3 小時, 3 學分
授課教師
  1. 黃志方
  2. 馬孑民

Explore software synthesis techniques for the design of original timbres, including hybrid software with programming tools and 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 algorithms. Csound and Matlab will be used as the development tools.

準則作曲(二)

3 小時, 3 學分
授課教師
  • Use MAX/MSP to integrate direct synthesis methods such as sample transforms, morphing, convolution, analysis/resynthesis, and other techniques.
  • Examine systems for realtime interaction of computer and acoustic instruments.
  • Hyper-instrument Design

總譜閱讀

2 小時, 1 學分
授課教師

熟悉各種譜號及移調樂器之運用,以鍵盤彈奏方式呈現或簡化各種編制之合奏(唱)樂曲。增進讀譜能力,提升整體音樂理解認知與反應能力。

十六世紀調式對位法

2 小時, 2 學分
授課教師

歐洲藝術音樂在基督教會的庇蔭之下,於文藝復興時期達到空前的成就,同時也產生了音樂寫作的教學法。本課程以瞭解對位法作為西方藝術音樂聲音組織建構之最根本觀念與技法,以Palestrina的作品為範例,經由十六世紀調式對位法之系統教學法的探討與寫作演練,增進分析複音音樂與多聲部寫作的基本能力,進而強化個人音樂解析能力與音樂創作技術及涵養。

樂曲分析導論

3 小時, 3 學分
授課教師

檢視西方藝術音樂自文藝復興以降至二十世紀初期之各主要樂派代表作品,理解作曲家對於聲音組織之形構及材料運用手法與技術,體認音樂發展脈絡的時、空性與風格演變之特性,並增進樂曲分析能力,以作為音樂演奏詮釋與風格辨識研究之客觀依據。

多媒體與表演藝術

2 小時, 1 學分
授課教師
  1. 鄭建文

本課程乃針對互動音樂、互動影音、互動裝置藝術的創作者所規劃之技術課程指導,學習透過麥克風、攝影機等互動的媒介,達成音樂演奏者與電腦的互動、或裝置藝術參觀者與作品之互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