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113 學年第 1 學期 開設課程

電腦音樂技巧:音訊處理與創作

創作 類別
2 小時, 2 學分
授課教師
  1. 曾毓忠

當代器樂創作工作坊

創作 類別
2 小時, 2 學分
授課教師
  1. 羅芳偉

課程概述與目標:

本課程以「演奏實作」與「創作練習」為兩項主題,作為作曲家與演奏家合作溝通的平台。課程主要透過演釋傳統與當代的演奏技巧,講述樂器發聲的可能性,並探討如何將這些聲響用於實際創作與演奏。內容包含:(1)了解器樂發聲原理,推導樂器進階的延伸技法(2)討論樂譜並請演奏者讀譜簡短之當代作品片段,並輔以相關影片(或邀請演奏老師)示範(3)創作組需練習整合聲音素材,將其分類、融合、組織,並實際創作練習(4)演奏組需練習當代技巧、讀譜提問,以及演奏後的討論與檢討。

弦樂與鋼琴二重奏鳴曲之實務與探討一

2 小時, 1 學分
授課教師
  1. 李俊穎
  2. 辛幸純

課程概述與目標:

透過不同樂器的演奏角度與思考模式,從實際操作與討論之中,加強學生二重奏鳴曲演奏經驗並建立合理的詮釋風格,同時,借此種最精簡的室內樂演奏模式,訓練學生在室內樂上的認知與表現力,以更貼近本所演奏組所重視的室內樂教育精神。

即時數位影音合成一

創作 類別
2 小時, 2 學分
授課教師
  1. 董昭民

課程概述與目標:

在音樂史上,音樂科技的進步總是影響音樂作品的內容與呈現方式。此課程主要藉由透過學習進階Max/MSP/Jitter影音程式撰寫課程,使學生瞭解各種數位合成的理論,並得以有能力撰寫自己想要的數位效果器、合成器等,以期能進一步運用相關技術於各種聲音作品與音樂的創作中,或運用於「即時互動音樂」中,結合傳統樂器,展現傳統與科技結合的新藝術。

音樂分析與詮釋

2 小時, 2 學分
授課教師
  1. 羅芳偉

課程概述與目標:

本課程以西方調性音樂為主軸,課程初期以整合調性和聲的功能起始,並且以不同時期與風格的曲目作為討論,期望學生能理解調性和聲的理論與功能,進一步活用於演奏時的分析與詮釋上。課程包含三部分:課程初期會講述所有調性和弦與和聲連結之功能,並以許多短篇作品作為例證,讓學生理解和聲分析與詮釋之前的關係。課程中期會進一步探討進階的作品(可包含學生正在演奏之作品片段),並依照學生主修的樂器分配曲目討論。課程後期將探討部分後調性時期的作品,用於加強學生對於後調性音樂的基礎認識與廣度,協助學生快速理解不同非調性音樂的概念與詮釋方向。每堂課皆包含講座授課、讀譜與演奏討論兩個階段,發掘演奏上可能的詮釋(演奏者)與分析上的解讀(創作者)。

數位涵養與音樂實務

創作 類別
2 小時, 2 學分
授課教師
  1. 董昭民
  2. 張俊彥

課程概述與目標:

本課程是特別為音樂所與稍具音樂基礎的同學設計的數位素養課程,旨在帶領學習者透過認識數位科技對人類文化帶來的影響,建立所需要的數位涵養,並以音樂領域為例,體會由類比到數位時代的劇烈轉變、科技對音樂的記錄、學習、創作、傳播、學術研究、展演等各方面產生的深遠影響、以及伴隨而來的新觀念與新契機,利用當代的科技新知找尋與傳統音樂演奏或創作上的連結、並論及人工智慧的興起。課程將結合理論講授與實驗操作,不僅能具備數位科技基礎知識與涵養,也能透過實作進一步掌握相關數位工具與技能。

風格管絃樂法

創作 類別
2 小時, 2 學分
授課教師
  1. 李子聲

課程概述與目標:

學習西方巴洛克時期至廿世紀管絃樂曲不同風格與編制之配器手法,熟識絃樂、管樂、擊樂等各種樂器於合奏音樂中的角色、功能與運用之技術,增進編寫管絃樂曲之經驗,並具備創作管絃樂曲之能力。

竹韻音樂會實務一

2 小時, 1 學分
授課教師
  1. 董昭民
  2. 羅芳偉

課程概述與目標:

以音樂所學期創作發表會「竹韻」為目標, 幫助音樂創作的學生與演奏的學生相互了解作品的創作手法概念,演奏實務探討及舞台技術需求的規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