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使在和聲與曲式學上程度稍弱之音樂所新生,加強其音樂知性方面統合的能力,以適應所上其它的課程。
2. 為已具備基礎樂理程度之非音樂所學生,欲更深入學習專業音樂理論、音樂展演、音樂創作類課程者,提供統合性之初階課程。
3. 為體現一位完整經驗的音樂家而準備 --- 即理論、實務、創作合一。
本課程分為兩個部份:
一是18、19世紀調性基本理論,包含和聲與分析。引導學生著重聲部導進 (voice-leading) 部份,以結構 (structure) 和擴充 (prolongation) 的觀點去分析調性音樂作品,希望學生不再視調性音樂為一連串孤立和絃的接合,而應探究其意義與功能,視整體為一個有機體 (an organic unity)。
二是風格寫作部份,在於突顯和經驗西方藝術音樂 ( art music )及其一些主要的概念,並藉用它們來創作體現。這些概念包括 :
1.主題的呈現方式 : sentence / period ,和其它…。
2.Idea作為整體質 (totality) 和其論述 (discourse) 之體現。
3.奏鳴曲中不可或缺的結構事件功能角色 (主題的敘述、發展、對照、結尾…)。
4.音型化 (figuration) 、單一和弦的擴充、結構和聲進行的擴充 (structural harmony prolongation)。
5.音形作為符號 (sign)、作為風格 ( style )、作為題旨(topic)。
6.發展變奏的概念與技巧。
此課程主要是幫助學生建立音樂分析的基本概念,同時學習音樂分析的基本技巧。整個課程設計以西洋調性音樂為基底。其中特別著重在分析西元1700年到1900年這200年間的西洋調性音樂。課程目標有下列三點:
1) 從宏觀(macro-)與微觀(micro-)的角度出發,學習樂曲曲式的結構(form structure)與調性和聲的擴張與
延展(tonal harmony prolongation)。
2) Annotated Score的建立。
3) 瞭解調性的層級觀念(tonal hierarchy),並以「簡化分析」(reductional analysis)的方式呈現。
除上述三個學習目標外,本課程特別注重將所學得的分析方法與技巧,實際地應用在音樂作品分析上。